在孩子睡前摸摸頭臉,可改善孩子壞脾氣

【親子教育】在孩子睡前摸摸頭臉,可改善孩子壞脾氣

一名12歲在暴戾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常欺侮同學,讓母親很苦惱;精神科醫師林博建議睡前摸摸孩子的頭,孩子脾氣會變好。

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博表示,這名12歲孩子的父親是幫派份子,長期與父親居住,學習父親暴力行為霸凌同學;直到離開父親與母親同住,母親將孩子帶到醫院求醫,希望能改善孩子行為。

林博表示,他建議每天睡前溫柔地為孩子摸摸頭及臉;3個月後母親帶孩子回診表示,雖然課業還是落後班上同學,不過脾氣變好了,停止傷害同學及小動物。

林博說,門診中也建議過動兒的父母,睡前為孩子摸頭,發現有6到7成的孩子暴躁脾氣會改善。

他說,脾氣暴戾者缺乏血清素,摸頭皮會刺激腦中血清素分泌,透過溫柔的摸頭可以讓母親傳遞愛,孩子心靈感受到被關心、被重視、有安全感,逐漸改變表達情緒的行為。

林博也拍攝近10分鐘推廣短片,從非藥物治療方式改善行為,家長可上YouTube搜尋「搶救童愛–消除過動兒暴戾之氣 (林博醫師)」,或上社群網站臉書搜尋「林博醫師的電影心理治療」。1020407

中央社記者龍瑞雲102/04/07

幾種食物 孩子10歲前別吃

【幾種食物 孩子10歲前別吃】

孩子飲食分階段,每個階段的飲食都有一定的忌吃食物。

【3個月內的寶寶不要吃鹽!】
3個月內的嬰兒並非不需要鹽,而是從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鹽分足夠了。3個月後,隨著生長發育,寶寶腎功能逐漸健全,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了,此時可適當吃一點點。

✐原則是6個月後方可將食鹽量每日控制在1克以下。

【1歲之內的寶寶不要吃蜜!】
周歲內寶寶的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,吃入蜂蜜後易引起感染,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。寶寶周歲後,腸道內正常菌群建立,故食蜂蜜(蜂蜜食品)無妨。

【3歲以內的寶寶不要飲茶!】
3歲以內的幼兒不宜飲茶。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,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、礦物質及鈣、鋅、鐵的吸收,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。

✐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,可能誘發少兒多動症。

【5歲以內的小孩不要吃補品!】
5歲以內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期,補品中含有許多激素或類激素物質,可引起骨骺提前閉合,縮短骨骺生長期,結果導致孩子個子矮小,長不高;激素會干擾生長系統,導致性早熟。

✐此外,年幼進補,還會引起牙齦出血、口渴、便秘、血壓升高、腹脹等癥狀。

【10歲以內的小孩不要吃醃製品!】
10歲以內的兒童不要吃醃制食品原因有二:

(1) 醃製品(鹹魚、鹹肉、鹹菜等)含鹽量太高,高鹽飲食易誘發高血壓病;

(2) 醃製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,它和黃麴黴素、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,研究資料表明:10歲以前開始吃醃製品的孩子,成年後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,特別是咽癌的發病危險性高。

✦ 網路轉載,內容僅供參考,如需更詳細資料,
  建議諮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。

 

如何照護過敏兒

2013年4月25日 19:00 至 21:00
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(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)

在台灣,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是過敏兒。家中有過敏兒的爸媽,常常為了孩子的過敏症狀苦惱不已!
新登場的「親子天下‧寶寶生活講堂」,將邀請深受父母信賴的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,以輕鬆有趣、淺顯易懂的方式,帶領父母了解何謂過敏?如何預防過敏,以及如何照護過敏兒等實用資訊。

延伸閱讀:兒科醫師的五大抗螨實戰經驗大公開http://goo.gl/mEqnj

主講人:黃瑽寧(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)
時間地點:2013/4/25(四)晚上7點到9點
報名資格:一般民眾(本次活動不開放七歲以下小孩入場)
活動洽詢電話:(02)2662-0332
現場座位有限,請務必事先報名,為維護活動品質,活動開始10分鐘後不開放入場
報名詳情:http://goo.gl/EmdWp

孩子五歲前不會言痛,父母須多注意

孩子五歲前不會言痛 父母須多注意

中廣新聞網 – 2013年4月7日下午12:23

德國研究人員說,孩子要到五歲以後才會正確的敘述身體的疼痛,所以,家裡有小小孩的父母,得注意看孩子的表情,來判斷孩子是不是有哪裡疼痛。

慕尼黑兒童健康基金會的「寇勒茨寇」教授說,孩子摀住頭或是眼睛,他們有可能是頭疼。有些孩子頭疼的時候,會皺眉頭或是抓頭髮。

他說,孩子頭痛的時候,也會比較焦躁、愛鬧。

他說,孩子頭疼,有可能是發燒、耳朵或喉嚨感染、腦震盪或是曬太陽曬太久了。

 

如何兼顧兩個孩子的差異?

日前有雙胞胎爸媽問及, 孩子從小個性與發展就有差異,最近参加國小入學鑑定,又有了勝負之分,爸媽苦惱著, 如何來兼顧兩個孩子的差異. 試想若其一給予跳級,周遭比較聲音不斷,一定會傷及到另一個孩子,現在社會,只以智育教育來判定個人成就,已值得探討,小小年紀為何需要跳級,孩子們真正需要是人際互動關係, 及自我概念,爸媽及早幫助雙胞胎,各自有自我的特長,不被比較, 是父母在教育上,最極需注意與提醒的地方. 在協會立場,家中有差異較大的雙胞胎,建議分班是比較適合的.